Search

穀雨後三日,縱谷下雨了,從鳳林南下,過瑞穗、到富里,一陣一陣好雨,稻田的綠色裡泛起濕潤華麗的光。
  • Share this:

穀雨後三日,縱谷下雨了,從鳳林南下,過瑞穗、到富里,一陣一陣好雨,稻田的綠色裡泛起濕潤華麗的光。

前幾日乾旱,池上人憂慮,梁大哥說:「五月一定要有雨,稻穀才長得飽滿。」農民的語言很簡單,他們說的是生活裡很踏實的經驗。

記得蘇軾在扶風做官時,也逢乾旱,他連續紀錄了那年舊曆四月二日(乙卯)十一日(甲子)十四日(丁卯)的「不雨」。他問同僚「五日不雨可乎」「十日不雨可乎」,得到的答案是「五日不雨無麥」「十日不雨無禾」,當時的乾旱缺雨也讓做地方長官的蘇軾很憂心煩惱吧!

蘇軾整治官舍,蓋了一座亭子,亭子蓋好,正巧下了一場雨,蘇軾很高興,解了心中憂慮,亭子就命名「喜雨亭」。一千年後,百姓懷念他,讀他寫的「喜雨亭記」,因為感念這樣的官吏與農民一起為麥禾缺水關心吧。

縱谷今日人人「喜雨」,如同蘇軾寫「喜雨亭記」當年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